在日文與中文之間
最近我的好一些學生都遇到翻譯上的問題,
諸如準備轉學考、向日本人告白、隨行口譯等等。
此外,我們的「小說譯者前進班」也要開第二期了,
第二期的選書是近年的奇幻大作,「鹿之王」
(想要真正看懂小說的同學,
夢想能成為譯者的同學,
請聯絡 正樹日語)
回歸正題,
在日文與中文之間,
有的東西是什麼?
這個問題,牽涉到你會如何在心中轉換這兩個語言。
我們可以換個方式來理解這個問題,
你是透過什麼方式,來進行中翻日,或者日翻中的?
許多人,採取的是「對譯法」
中文a就一定要翻成日文a,
中文b就一定要翻成日文b,
中文c就一定要翻成日文c。
反之亦然。
更有甚者,
有人是台日混血,
從小就同時接觸兩種語言,
在心中更是有一套規則,
可以直接日翻中、中翻日。
大家心中的那套規則,
姑且稱之為「中日文模擬器」好了。
(概念是,這是一套同時模擬中文,
又模擬日文的系統。)
但日文和中文,
是完全兩套不一樣的語言,
他們擁有不一樣的文法,
不一樣的事物觀點,
硬是把他們融合在一起,
很容易會形成當初捷運文湖線遇到的問題。
(文湖線當初採用了兩家捷運公司的系統,
花了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無數工程師的心血,
才讓兩套系統可以無縫接軌,不出問題)
------------
說來,正樹很幸運,
在剛開始接觸翻譯時,
就有機會聽到前輩講一句話:
「我在翻譯的時候,是人格分裂的。
我在看英文時,採用的是英文人格,
可是要翻成中文時,我會瞬間忘記英文,
變成純粹用中文的思考去進行書寫。」
現在距離我當時聽到那句話,
已經過了十幾年(當年我才大三)
我翻了四、五十本以上的漫畫,
二十本以上的輕小說,
也曾擔任隨行口譯,跟著跑去日本出差。
多年來,我的結論是…
是的,中文和日文之間,
就是一個fu而已。
我聽日本人講話,
在心中形成了一個理解、一個fu
然後,我再將這個理解、fu,
變成「我個人慣常使用的」中文。
我聽台灣人講話,
在心中形成了一個理解、一個fu
然後,我再將這個理解、fu,
變成「我個人慣常使用的」日文。
到頭來,中翻日與日翻中,兩件事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甚至誇張點,和中翻英、英翻中也沒太大區別。
你能懂的中間點你能表達的
日文日文
英文英文
台語→ 理解、一種fu →台語
中文北京話
客家話客家話
德文德文
換言之,
翻譯的好壞,
端看你的「理解力」+「表達力」。
比方說,
中文是我們的母語,
那我們在理解中文上,基本上沒問題。
但,同樣的理解,
在轉換成各種不同的語言時,
我會因為我的能力,而有不同的呈現。
如果原文是中文,
我表達成「日文」和「英文」時,
「日文」會表達得比較好,
因為我在日文的表達上,相對比較自由。
原文若是英文,
而我表達成「中文」和「日文」時,
「中文」會表達得更好,
因為我在中文的表達上更自由。
(基於上述,翻譯界其實有個很自然的規則,
就是要寫給日本人看的書,由日本人來翻,
因為日本人表達日文時,是無礙的。
就是要寫給台灣人看的書,由台灣人來翻,
因為台灣人表達台灣式的中文時,是無礙的。)
----------------
延伸的結論
最簡單地說,
語言的學習,
就是學習 input 和 output。
如果你聽力不夠好,
就多練習如何接收這種 input。
如果你不太會表達,
那就是多多進行 output。
但重點是,
不管我們是學習 input 還是 output,
都純粹用那個外語的角度來學習就好。
換言之,
如果我再跑去學德文,
我只會學
「這句話德文大概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這個部分是什麼概念」
「為什麼德國人在這邊要加上這個小節?」
而不會試著一直想把外語和中文對接,像是…
「這句話德文翻成中文是什麼?」
「這句話的這個部分,中文上是什麼意思?」
想學好外語,要學得純粹。
留言列表